《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新版《鋼鐵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目前已完成社會意見的征求工作,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正式出臺。同時,新的鋼鐵項目備案指導意見初稿也已基本完成。
據相關權威人士介紹,新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和鋼鐵項目備案政策,將更好地指導地方和企業規范鋼鐵項目建設,確保鋼鐵總產能只減不增。其中,重點針對當前產量過快增長,產能背道而馳等方面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上述人士表示,隨著鋼鐵行業形勢好轉,近年來,有的地方放松了嚴禁新增產能的監管,有的地方核查違規產能舉報線索不主動不及時,有的地方借復工復產名義試圖違規開展鋼鐵冶煉項目建設,“以小換大”的數字游戲時有發生。
控制置換比例是實現嚴禁新增產能和結構調整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資料顯示,據統計2018年1月1日實施置換辦法以來至2020年,預計退出煉鐵產能17368萬噸,新投煉鐵產能14175萬噸,凈退出3193萬噸,整體退出比例在1.18:1;退出煉鋼產能16525萬噸,新投煉鋼產能13895萬噸,凈退出2630萬噸,整體退出比例在1.15:1。
“新置換辦法將大幅收緊產能置換比例。”上述人士說。據悉,為有效遏制產能過剩現象,擬將環境敏感區域置換比例由不低于1.25:1提高到1.5:1,非環境敏感區域減量置換比例從此前的減量置換變為1.25:1,進一步加大通過產能置換壓減產能的力度。同時,精準施策,對實質性兼并重組、電爐短流程煉鋼、非高爐煉鐵等情形,實施差別化產能置換比例政策,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此外,在加大對環境敏感區域的置換比例限制的同時,新置換辦法中環境敏感區域還將大幅擴圍。具體來看,2018年環境敏感嚴控區域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肇慶等9市以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域。而新置換辦法敏感區域將擴大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和其他2+26大氣通道城市。
“從目前來看,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超10億噸已板上釘釘。”前述人士表示,但需求并不會無休止增長下去,增長空間已極為有限。因此,下一階段減量發展,進行產能總量控制是重中之重。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此前在全聯冶金商會召開企業經驗交流大會上表示,目前存在產量超出產能大幅增長的問題。“近一兩年來,受冶煉工藝調整,管理水平提高,產能數據不夠準確等因素影響,許多鋼鐵企業在冶煉設備不變的情況下,產量大幅提高,遠超過產能數據。”
“將通過進一步加強能耗和環保等因素對鋼鐵行業予以限制。”夏農表示,要研究鋼鐵行業逐步建立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約束機制的可行性和具體措施。
未來一個時期,鋼鐵產能、產量會越來越受制于區域環境容量、區域能耗總量,鋼鐵企業決策不僅要適應市場需求,還要分析自身條件是否有能力滿足環保和能耗的要求。
對于新增產能方面,夏農介紹,將鼓勵新上鋼鐵冶煉項目,依托現有生產基地集聚發展。對確有必要新選址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裝備領先指標,建設規模將有具體限制。
對于過去詬病最多的“城市鋼廠”,將鼓勵“城市鋼廠”優先選擇就地改造,實現“產城共融”。對不符合所在城市發展要求、改造難度大、競爭力弱的城市鋼廠,應立足就地壓減退出。對于確需搬遷的城市鋼廠,應審慎謀劃、系統推進,避免出現“一刀切”搬遷的亂象。
“還將進一步促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前述有關人士表示,將充分運用市場化法制化辦法,尊重企業意愿,消除鋼鐵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同時,支持鋼鐵企業、科研院所加大重點領域關鍵材料和共性技術研發力度,鼓勵鋼鐵企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