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品位62%的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攀升至最高點128.9美元/噸,創6年來新高,且近期在110美元/噸至120美元/噸的價格區間波動,這再次為鋼鐵行業健康發展敲響警鐘。
在近日召開的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以“雙循環格局下高質量鋼鐵原料保障體系”為主題的“2020(第九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上,“鐵礦石價格高位徘徊,如何保證鋼鐵行業原料供應持續安全”,重新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問題。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全球鋼鐵產量下降。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球粗鋼產量為13.474億噸,同比下降3.2%,除中國以外,同比下降12.3%。其中,歐盟地區下降17.9%;北美地區下降18.2%;南美地區下降13.9%;日本下降19.1%;印度下降16.5%;韓國下降7.5%。
國內經濟快速復蘇帶動鋼鐵需求顯著增長。鋼鐵生產超歷史水平,消費強度不斷攀升,拉動鐵礦石消費強勁增長,支撐了鐵礦石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國內礦山的平穩發展,也促進了世界鐵礦業的生產、投資的增長和鐵礦石貿易繁榮,鐵礦企業盈利能力增強。
數據顯示,1~9月國內鐵礦石原礦產量約63608萬噸,同比增長2.6%。其中70家重點大中型企業鐵礦石原礦27313萬噸,同比增長3.1%,鐵精礦8639萬噸,同比增長2.0%。生鐵產量66548萬噸,同比增長3.8%,創歷史新高。1~9月份,鐵礦企業實現銷售同比增長7.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4.5%,營業收入利潤率由上年的7.1%提升到9.3%,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今年以來,鐵礦石市場價格整體處于高位運行。1~9月份,普氏62%鐵礦石價格指數平均100.24美元/噸,同比上漲5.18美元/噸,漲幅5.45%;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格95.14美元/噸,同比下降0.92美元/噸,降幅0.96%;鋼廠采購國產鐵精礦平均價格742.5元/噸,同比上漲6.3%;鋼廠采購進口粉礦平均價格733.4元/噸,同比上漲3.2%。
專家分析,供應受阻,需求增長是支撐鐵礦石價格整體高位運行的重要因素。受全球疫情、澳洲天氣、礦山檢修等因素影響,國際鐵礦石供給端不確定性加大,生產和運輸均受影響。同時,國內需求保持高速增長,鐵礦石進口超歷史水平。
1~9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86846萬噸,同比增加8432萬噸,增長10.8%。同時,優質資源進口增幅較大,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占比趨于下降。1~9月,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53775萬噸,同比增長8.0%,占進口總量的61.9%,下降1.5%;從巴西進口16167萬噸,同比增長1.6%,占進口總量的18.6%,下降1.7%;從南非、印度、烏克蘭、加拿大、俄羅斯、智利、秘魯進口12320萬噸,同比增長62.8%。
據相關專家預測,受海外高爐復產、海外礦山產量增加、國內秋冬季限產政策、鋼廠利潤波動、港口庫存的拐點、鐵礦石品種結構等因素影響,四季度價格將大概率圍繞100美元/噸波動。
受新冠疫情影響,淡水河谷(Vale)部分礦區延遲復產,東南部系統伊塔比拉(Itabira)礦區短暫停產。其2020年產量目標下調2500萬噸~3000萬噸。前三季度實際產量21587萬噸,完成全年目標的65.5%~69.7%。必和必拓(BHP)前三季度實際產量21791萬噸,實際發貨量21885萬噸,完成全年目標的76.6%~80.2%。所屬Samarco礦區復產緩慢,800萬噸的產量預期目標落空。熱帶氣旋導致力拓皮爾巴拉地區基礎設施遭受破壞,鐵礦石運輸受限,鐵礦石發運預期目標下調600萬噸~900萬噸,目前已完成全年目標的74.6%~76.8%。
國產礦山生產總體比較穩定,產能利用率在70%左右。新建礦山在2021年也會有部分投產,產能還有進一步釋放的空間。預計2021年國內礦山鐵精礦產量將增加800萬噸~1000萬噸,同比增長3.0%,但相較于進口量影響不大。國內礦山受資源稟賦條件限制,環境約束加大,各種稅費負擔比較重,開發利用成本偏高,投資規模較小,未來大幅增加產量的空間不大。
快速發展的中國正在改變全球鋼鐵原料乃至金屬礦產資源的整體格局。目前,國內鋼材市場需求旺盛,超大規模的內循環市場為中國鋼鐵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鋼鐵生產經營整體保持高位平穩運行態勢。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1~9月份,我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6.65億噸、7.82億噸、9.64億噸,分別同比增長3.8%、4.5%、5.6%,預計2020年全年粗鋼產量將突破10億噸,占全球粗鋼產量的60%左右。
1~9月我國出口鋼材4039萬噸,同比下降19.6%;進口鋼材1507萬噸,同比增長72.2%;進口鋼坯、鋼錠1421.75 萬噸,同比增長906.5 %。1~9月,國內重點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但從總體上看,鋼鐵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鋼鐵行業整體盈利水平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未來,受疫情影響及可持續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各國將更加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入,重新重視和發展提升本國制造業,這些都意味著對金屬材料和鋼鐵需求的持續增強。世界鋼鐵協會預測,2021年,全球鋼鐵需求量預計將恢復至17.951億噸,同比增長4.1%。
專家預測,國內鐵礦石需求將繼續增長,進口礦維持高位。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就保障鋼鐵行業原料供應而言,目前,國內資源稟賦較差,產能及產量有限。鐵礦、錳礦、鎳礦對外依存度均超過80%,鉻礦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鐵礦主要來自于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國進口占比超過80%;錳礦從南非和澳大利亞兩國進口量占比超55%;鎳礦90%以上的進口量來自于印尼和菲律賓,未來較長時間仍將維持這一態勢。原料對外依存度高,來源高度集中,加劇了國內鋼鐵生產原料供應鏈脆弱、供應渠道不穩定。優質、低成本的礦產資源境外生產基地建設進展緩慢,權益礦量占進口量比重很小,資源保障能力嚴重不足。原料定價機制重塑沒有實質性進展,原料價格波動明顯等。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認為,“十四五”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期,高質量發展仍然是鋼鐵行業發展的主線!笆奈濉逼陂g,中國鋼鐵消費仍將維持高位,高質量發展對原材料將提出更高要求。鋼鐵行業需加快建立長期、穩定、高效、多元的高質量資源保障體系。持續防范產能過剩仍將是“十四五”期間鋼鐵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形成與常態下下游長期需求匹配的產能規模才是實現原料安全保障的前提。同時要做大內循環,加大國內資源開發和利用,從總量上減少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重點加快、加大對鋼鐵再生原材料的開發和循環利用。要優化外循環,加大對權益礦的投資力度,優化境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構建鋼鐵原材料保障新格局。
國際能源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世界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6億噸。要實現全球能源和氣候目標,到2050年,在鋼鐵需求量和生產量仍增加的前提下,二氧化碳的噸鋼直接排放量也必須下降60%,由目前的噸鋼1.4噸降到噸鋼0.6。
就此,王穎生強調,要密切關注并及時應對碳排放對鋼鐵生產工藝、原料需求總量和結構產生的深遠影響,密切關注國際社會碳市場發展的動態,在行動上切實推動我國鋼鐵行業生產和原料保障更高效、更綠色、更低碳。
李新創建議,要充分高效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增加國內礦產品原料供應量,穩定國內資源循環。進一步發展礦產品進口貿易,實現進口來源、方式、品種和渠道的多元化,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礦業開發與治理,整合資源開發、鋼鐵產能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完整產業鏈,完成國際資源循環。要完善價格機制和原料金融體系,降低鋼鐵工業成本波動影響。進一步提升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努力改善目前四大礦供應量占全球鐵礦貿易總量近70%,“內鋼外礦”地位不對等的形勢。同時,加大科技創新,減少傳統原料需求,發展低碳冶金,增加替代資源的多元化供應,加速提高廢鋼循環利用效率,減少傳統原料需求。要考慮建立戰略資源儲備制度,適度建立錳、鉻、鎳等資源的戰略儲備制度,并按照不同等級進行劃分,制訂不同的儲備規模和方案,為我國鋼鐵原料的安全供應提供基礎保障。 |